兒童青少年口腔保健防齲及飲食指導

兒童口腔保健

一、乳牙的重要性:

人類為雙齒列動物.大致而言6歲之前為乳齒列時期,6~12歲恆牙會陸續長出取代乳牙,而12歲以後大致進入恆齒列時期.許多人常有錯誤觀念是既然乳牙終究會換牙,何必花時間金錢去照顧呢?首先讓我們了解乳牙的功能及其重要性.  

 

(1)咀嚼食物:

人體的消化系統是由口腔開始,有健康的牙齒才能有良好的咀嚼,將食物磨碎,才不致增加胃腸等消化器官的負擔.孩子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份大都需由口腔攝取,所以希望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口腔是首要條件.

(2)發音及美觀:

孩子於牙牙學語時,需要牙齒的幫助才能學習正確的發音(ㄈ、ㄊ、ㄙ、ㄉ等音),若幼兒初學語言時前牙因外傷或齲齒而脫落,易影響語言的學習. 幼兒在2、3歲進入托兒所或幼稚園後,有了屬於自己的社交圈. 因此若與小朋友一起玩樂嬉笑時,露出一口黑牙或缺牙時,易遭同伴的取笑,會對小朋友造成心理上的影響,減弱其自信心,導致不敢開懷大笑.  

(3)誘導恆牙萌發及維持齒列空間:

許多家長在小朋友5、6歲時看到恆門牙萌發就以為其它的乳牙也快換了,而不注意乳牙的健康情形,殊不知,不同的乳牙有不同換牙的時間,大致而言, 乳門牙 使用約5~6. 小學低年級時換恆門牙. 而 乳臼齒及犬齒 可使用至10年之久,大約小學高年級時才換恆牙. 而恆牙的順利萌發,必須要有乳牙的誘導及足夠的空間. 這段期間,乳牙若有齲齒產生,嚴重時可影響未來恆牙的發育及萌出. 一旦乳牙被嚴重破壞而太早掉落時,不但會造成鄰牙的傾斜,更會影響將來恆牙的萌發. 導致齒列不正,易形成清潔上的死角而導致齲齒及牙周病的產生,有時還需要做昂貴的齒列矯正. 由此可知維持乳牙齒列健康及完整的重要性.  

 

二、如何擁有健康的乳牙: 要擁有健康的乳牙須做到下列幾點:

(1)健康的飲食

(2)定期檢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療

(3)良好的口腔衛生

(4)氟化物及防蛀封劑的使用  

(一)健康的飲食: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齲齒?齲齒是由一種製造酸的細菌所引起的疾病. 新生兒的口腔中並沒有這種細菌,通常是經由母親或照顧者的唾液傳給嬰兒的. 齲齒的形成是由細菌、食物、牙齒、及時間. 四個因素共同造成,也就是口腔中的細菌利用食物中可發酵之糖類,做為營養的來源,不斷繁殖增長並產生酸,長時間與牙齒接觸後,使牙齒表面脫鈣而形成齲齒.

近年來由於經濟的發達,食物越趨精緻使得齲齒率有提高的傾向. 飲食中糖類攝取量與齬齒率有關,此外,吃的時間、次數,以及食物的性質也會影響齲齒的多寡.當糖類的攝取與正餐一起吃時,比在正餐時間之外吃,較不易產生齲齒; 因吃正餐時唾液的分泌量較多,可中和細菌產生的酸 ,且幫助食物消化.

再者,糖類攝取次數多者,齲齒率較高. 每次吃含糖類的食物,牙齒就處在被酸攻擊的環境中達20分鐘之久, 吃的次數愈多,當然就愈易產生齲齒. 此外,在口內滯留時間愈長的食物愈 易形成齲齒, 如 葡萄乾、太妃糖、牛奶糖及水果軟糖等易黏牙的食物,以及一些較硬的糖果及喉糖等.需在口內停留較久的時間,這些食物也較易造成齲齒.

我們發現不易造成齲齒的食物應為 高蛋白、低脂、含鈣、氟、磷等礦物質. 如 乳酪、生菜、花生、優酪乳等; 富含纖維的食物如 芹菜、蘋果等蔬菜水果 對牙齒有清潔的作用,且因含纖維的食物需用力咀嚼,易刺激唾液的產生而中和口內的酸及促進琺瑯質的再鈣化.

嬰兒主要的食物來源為母乳或牛奶,許多家長認為牛奶不加糖就不會造成齲齒,殊不知牛奶及母乳都含有乳糖,所以當餵食習慣不當時都可能造成『奶瓶性齲齒』.奶瓶性齲齒是台灣幼兒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最常被破壞的牙齒是上顎門牙,其它牙齒依嚴重情形也可能發生齲齒,詢問之下,孩子有 含奶瓶睡或夜裏喝奶的習慣. 形成的原因為嬰幼兒的牙齒長期暴露在含有可發酵糖類的液體中,包括牛奶、母乳、果汁、葡萄糖水及各種碳酸飲料.

奶瓶性齲齒的嚴重程度不僅與吃的食物有關,也與吃的時間長短及次數多寡有關.餵食時間愈長、次數愈多,愈易形成齲齒.當幼兒含著奶瓶入睡,因睡眠時間唾液的分泌減少,使殘留在口中的液體不易被帶走,而對牙齒造成極大的傷害.奶瓶性齲齒可藉良好的飲食習慣及正確的口腔清潔加以預防; 首先要 養成定時餵奶的習慣,餵奶時儘量抱著孩子坐著 餵奶,而不要讓嬰兒躺著喝奶或是讓他自己抱著奶瓶喝奶,因 躺著喝或是自己抱奶瓶喝易延長牛奶與牙齒接觸的時間,易造成齲齒.  

嬰兒一歲左右開始會使用杯子時,就要把使用奶瓶喝奶的習慣改成用杯子喝奶.如果幼兒對奶瓶有心理上的依賴,可在過渡時期使用奶嘴代替,若仍非使用奶瓶不可,則奶瓶內只能裝開水,不能裝牛奶或任何有甜分的飲料.

最好是能在一歲半之前改掉使用奶瓶的習慣.此外最好不要養成嬰幼兒半夜喝奶的習慣,因為半夜喝完奶,口腔經常沒有清潔就又入睡,十分容易造成齲齒.

可以讓嬰幼兒睡前那餐多進食一些,半夜醒來時只給裝有開水的奶瓶,而逐漸改掉半夜喝奶的習慣. 飲食上少給太甜、易黏牙的食物,且甜食儘可能在正餐後給,減少吃點心的次數.加上正確的口腔清潔,即可預防奶瓶性齲齒.

3~6歲的小朋友由於活動能力的增加及睡眠時間的減少,有更多的時間玩耍及吃東西,家長在零食的選擇上,不要選擇太甜、太鹹、太油膩、易黏牙,以及滯留口內時間太長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不要用果汁代替水果,少喝含有甜份的飲料.在特殊節日,如過年、過節、小朋友生日時,可給較多的甜食,平日則儘量必免.  

6~12歲的學齡兒童,恆牙已陸續萌出.由於學校設有福利社,且因便利商店及自動販賣機的普遍以及食品廣告的誘惑,孩子可自行購買喜愛的零食,因此家長不易得知孩子在外吃了些什麼.此時家長要費更多的心思留意孩子的飲食,才不致造成口腔疾病及損害身體健康.此外,時下兒童用的藥物,藥商為了使兒童不排斥而願意服用,常製成糖漿或添加許多糖份,對於需長期服用藥物的小朋友,易造成嚴重的齲齒,此時家長要特別注意孩子的口腔清潔.

 

(二)定期檢查及口腔疾病的治療:

孩子應該何時開始看牙呢?我們建議家長在孩子第一顆乳牙長出或是一歲生日時,也就是6個月到一歲就可看牙醫,以了解正確餵食習慣及學習口腔清潔的方法,此後每3到6個月定期檢查,以確保牙齒的健康.在小朋友來看牙前,家長最好有些正確的認知,以利兒童牙科治療的順利完成.首先家長要試著讓小朋友覺得看牙是件有趣的事,且父母親在家中要每天刷牙及使用牙線以樹立良好的榜樣;再者家長不要賄賂小朋友去看牙,也不要把看牙當做孩子不乖的威脅或懲罰.更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小朋友感受到家長自己對看牙的恐懼及不安,同時不要讓小朋友聽信一些有關看牙的恐怖經驗或故事.一旦進入牙科診所,家長要儘量與牙醫師配合,由牙醫師主導小朋友,如此才能使治療順利進行.

兒童口腔疾病的治療目的在將牙齒受損及齲齒的部份清潔乾淨並恢復其原有的形態及功能.其治療的方法除了因牙齒受損的程度而有所不同外,並且要考慮到 換牙的時間以及未來恆牙的發育,以確保恆牙的正常萌出及健康.當牙齒齲齒部份清潔後,尚未傷及牙髓,此時 若剩下的齒質足夠支撐填補物時,可以銀粉或複合樹脂加以填補;倘若蛀洞太大,剩下的齒質太少,或一顆牙同 時有太多蛀洞時,則可使用金屬冠保護乳牙,以免乳牙崩 塌及再遭破壞.

當齲齒已達到牙髓時,則依破壞的程度,先做好齒髓治 療,再以金屬冠恢復其行形態及功能.若是乳牙齲齒已造 成牙根及齒槽骨的破壞而無法治療及修復時,才將乳牙拔 除.當乳牙一旦過早掉落,必要時,需裝置空間維持器,以防 鄰牙傾斜,並預留恆牙生長所需的空間,而不致影響將來恆 齒列的發育.

 

(三)良好的口腔衛生

如何清潔及照顧兒童口腔衛生是預防口腔疾病十分 重要的一環,以下將分三個年齡層分別說明:

(1)0~3歲

許多家長常有的疑問是:『何時開始孩子的口腔清潔 及刷牙?』.良好口腔清潔習慣的養成該從嬰兒時期做, 然而嬰兒時期的口腔保健常因家長不知清潔的方法、重 要性或怕弄疼孩子而常被忽略了.此時的嬰幼兒特別要注 意的是餵食的習慣以及口腔的清潔. 此時嬰幼兒的口腔清潔工作須完全仰賴父母或家人的 照顧.首先選擇一個光線充足,安全舒適的地方,如客廳或 臥室.清潔時以家長可以清楚看到孩子口腔內各個部位為 原則,可讓幼兒平躺,將幼兒頭部置於家長的腿上,輕輕將 幼兒頭仰起,以利清潔.未長牙前的嬰兒進食後先給喝些開 水,然後用濕紗布擦拭口腔及按摩牙床外,可以開始使用嬰 兒用的軟毛牙刷清潔牙齒的每一個面,以及牙齒與牙齦接觸 的地方.

睡前的口腔清潔尤其重要,因睡覺時唾液分泌少,說話、 吞嚥等舌頭與肌肉的運動也少,使得口腔內的自淨作用降到 最低,由此可知睡前口腔清潔的重要性,約兩歲半時幼兒的 二十顆乳牙已大致長出,此時家長幫孩子刷牙時要有順序, 才不會遺漏任何牙齒,從左至右或右至左,二顆二顆刷,刷 完外側再刷內側及咬合面,牙齒的每個面及牙齒與牙齦接 觸的地方都要清潔到.而牙齒與牙齒間的縫隙,若有牙刷清 潔不到之處,須使用牙線將牙縫清除乾淨,至少每天睡前一 次.

由於零到三歲的嬰幼兒漱口能力較差,可用開水刷牙及 漱口,以防吞入生水.至於牙膏的使用上,若擔心產生泡沫 造成家長替孩子刷時視線上的干擾,或擔心幼兒吞食,可先 不用牙膏,等家長刷牙技術熟練後及幼兒漱口能力較佳後再 行使用.牙膏的選擇上味道不要太甜或太刺激,最好是含氟 牙膏,用時只需少許,不要擠太多,以免吞食過量.若幼兒排 斥牙膏,可以不用牙膏刷牙,重要的是正確的清潔方法.同時 家長要養成經常檢查幼兒口腔的習慣,若發現問題,立即找牙 醫檢查,在孩子第一顆乳牙長出或滿周歲時,就可以帶孩子看 牙醫,早日養成定期檢查的習慣.  

(2)3~6歲

此時的幼兒可以開始自己練習正確的刷牙方法,然而由 於他們手部神經肌肉的發育尚未成熟,許多細微的動作,做 的不是很好,所以主要清潔的工作仍在家長身上.

由於乳牙的牙冠較恆牙矮胖,所以此時的幼兒 可教他們用水平式橫刷的方法,且要有一定順序,由左至右或 右至左,從最後一顆牙的外側刷起,刷完外側再刷內側及咬合 面,刷完下顎齒列再刷上顎齒列. 小朋友刷牙時家長要在旁邊督導及協助,當方法不正確時 要提醒小朋友,等小朋友刷牙後,家長可在站在小朋友背後,將 小朋友的頭後仰靠在家長的左臂彎中,家長再以左手中指、無 名指及小指扶住小朋友的下顎,左食指輕輕拉開小朋友左側嘴 角,家長可清楚看到口內情形後,再用右手進行刷牙的工作,家 長在替孩子刷牙時可用 Bass(貝氏)刷牙法,也就是橫向短距離 的刷法,二顆牙齒、二顆牙齒有順序的刷,牙刷柄與牙齦緣平行 ,刷毛與牙齒長軸成45(度),刷毛同時接觸到牙齒與牙齦,刷完 牙齒外側再刷內側及咬合面.

最好是能在飯後及睡前刷牙,如早上起床後可吃完早餐再刷 牙,若飯後無法立刻刷牙,至少要好好漱口,而睡前的刷牙則是最 重要且絕不可能省略的.牙線的使用仍針對牙齒與牙齒緊靠處或 牙齒間的縫隙太小,牙刷無法清潔到之處.此時的幼兒無法學習 使用牙線,需家長的幫忙,使用時讓小朋友在光線充足的地方躺下 ,把頭置於家長膝上,以利牙線的操作,至少每天睡前一次.  

(3)6~12歲

小學階段的兒童,一方面由於活動量及功課量的增加,常會忽 略了口腔衛生的工作.二方面由於正值換牙階段,口腔內牙齒 排列的不似乳牙整齊,使得清潔工作較為困難,因此需要家長督導 及協助兒童做好口腔清潔工作.此時兒童手部神經肌肉發育較學齡前較成熟 可開始學習『貝氏刷牙法』,刷時要有順序性,而在較難刷到的部位,如上 顎臼齒的頰側(外側)及下顎臼齒的舌側(內側)可由家長協助清潔.最好仍是 飯後立刻刷牙,若做不到至少要用力漱口,睡前要徹底潔牙,晚上若確定不再 進食,可提早潔牙,而不至於臨睡前因太疲倦而忽略了潔牙工作. 中、高年級的小朋友由於手指的動作協調較佳,可開始學習牙線 的使用方法,而孩子尚未完全學好牙線的使用前,仍需家長每天睡前 一次替兒童使用牙線潔牙.此外家長可藉牙菌斑顯示劑來檢查及幫助 兒童的口腔清潔.

 

(四)氟化物及防蛀封劑的使用

氟化物是現今所知預防齲齒最有效的物質.而其對牙齒防蛀的主 要作用為:

1.增強牙齒的抗酸力:在牙齒的發育時期(約0~12歲),攝取適量的氟, 可使牙齒長出後抗酸性較強,較不易脫鈣,若於牙齒萌出後使其與氟直接接觸也有防蛀的效果.

2.氟可干擾細菌製造酸,而減少牙齒的破壞.

3.氟可促使初期脫鈣的牙齒表面再鈣化,以防止窩洞的擴大. 氟化物在防蛀方面的使用分兩大類:『全身性』及『局部性』。 全身性:是指攝取氟以達到牙齒及骨骼對氟的吸收,對於牙齒在 發育階段的幼兒及國小學童幫助最大,如飲水加氟或口服氟劑. 局部性:是指氟化物直接與牙齒表面接觸以達到防蛀的效果. 如在牙醫診所中定期塗氟及家中使用的含氟牙膏及含氟漱口水等.大致而 言,飲水加氟及口服氟劑的防蛀效果較佳. 但也由於是全身性的吸收,所以 濃度及劑量控制十分重要. 台灣目前並無飲水加氟而使用氟劑又不易取得, 所以台灣目前氟化物的使用大多為局部性. 有些食物本身含氟量較高,如鱈魚、沙丁魚、茶葉等,對牙齒也有所助益.

0~12歲的兒童最好能使用氟劑來預防齲齒,其劑量為0~2歲0.25毫克/天, 2~3歲為0.5毫克 /天.

3歲以上劑量為1毫克/天. 除此之外,小朋有可用 適量的含氟牙膏刷牙.

3歲以上的 兒童每3個月到半年可至醫學中心牙科部 全口塗氟. 此外學齡兒童可使用含氟漱口水來加強保護牙齒. 學齡前因幼 兒漱口能力較差,不建議使用漱口水,以免吞食. 正在矯正治療牙齒的兒童,因口腔清潔較為不易,更要充分的使用氟化物,以 防止齲齒產生.

雖然氟化物對牙齒光滑表面防蛀效果較佳,但對於表面 凹凸不平,有許多小 窩及裂溝的臼齒咬合面則防蛀效果較差 .由於這些小凹洞及裂溝既窄又深, 易蓄留食物殘渣,無法清 乾潔乾淨,是兒童最易產生齲齒的部位. 此時可用 牙科防蛀封劑覆蓋及填封臼齒咬合面的小窩及裂溝,以防止齲齒產生.

 

1999/07/07